欢迎进入陕西奥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文章
首页 > 技术文章 > 建筑气密性测试系统的工作原理基于“压力差法”

建筑气密性测试系统的工作原理基于“压力差法”

 更新时间:2025-09-23 点击量:77
  建筑气密性测试系统的核心目标是量化评估围护结构(门窗、墙体、屋顶等)的空气渗透性能,其工作原理基于“压力差法”,主要包含以下步骤:
 
  1.封闭环境构建:使用临时密封材料(如胶带、挡板)将待测区域与其他空间隔离,形成独立的测试舱体。对于大型建筑,也可能直接利用自然间室作为测试单元。
 
  2.可控气压施加:通过风机向室内注入或抽出空气,制造正压(通常+50Pa)和负压(通常-50Pa)两种工况。这一过程模拟了强风天气下建筑内外的压力变化,迫使空气通过缝隙流动。
 
  3.流量准确测量:安装在通风管道中的高精度流量计实时记录单位时间内的空气交换量(单位为m2/h)。现代设备多采用热式质量流量计或超声波传感器,确保数据误差小于±5。
 
  4.标准化换算:根据国际标准(如ISO 9972、GB/T 7106),将实测值折算为标准条件下的渗漏量(例如n50值--在50帕斯卡压差下每小时换气次数),实现不同项目间的可比性。
 
  5.可视化定位辅助:部分系统配备烟雾发生器或红外成像仪,可直观显示漏点位置,帮助技术人员针对性改进密封工艺。
 
  该技术本质是通过人为创造可控的压力边界条件,激发潜在漏风路径并量化其严重程度,为后续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建筑气密性测试系统
 
  建筑气密性测试系统的使用注意事项:
 
  1.环境条件控制
 
  -避免在特殊的天气(如大风天)或温湿度剧烈波动时进行测试,以免外界因素干扰数据准确性;
 
  -确保所有门窗关闭严密,临时开口部位应采取临时封堵措施,防止非结构性泄漏影响结果。
 
  2.操作规范性
 
  -严格按照设备说明书校准仪器,定期校验风扇和传感器的精度;
 
  -测试过程中保持人员稳定,减少因开关门等人为动作导致的瞬时压力波动。
 
  3.安全与维护
 
  -注意用电安全,尤其在潮湿环境下作业时需加强绝缘防护;
 
  -长期不用的设备应存放于干燥通风处,定期检查线路老化情况并及时更换损耗部件。
 
  4.数据解读局限性
 
  -单一测试可能无法覆盖所有潜在漏点,建议结合热成像仪等辅助工具进行交叉验证;
 
  -对于复杂造型的建筑(如异形屋顶、多折线外墙),需增加局部加压点以提高检测性能。
 
  5.整改优先级管理
 
  -根据测试报告标注的高渗漏区域优先处理,重点关注门窗周边、穿墙管线等易忽略的细节部位;
 
  -修复后应复测确认改进效果,形成闭环管理流程。